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警民文化

警察文学 | 随将哀思寄清明

发布时间:2025-04-06  阅读量:15631    湘警故事网

  —— 株洲市公安局 芦淞分局黄清卫

孟春之雨贵如油,然而每天淅淅沥沥地下着,也着实让人烦恼不已!而因这绵绵不绝的春雨,就不得不由人想起唐代杜牧的佳篇《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场春雨,一首“清明”之诗,也昭示着清明节即将如期而至了。

清明节之由来,也有其历史渊源: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见状,立即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晋文公继位后,封赏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退而隐居山林。后介子推背着母亲死在一颗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此大为感动,为了纪念忠君之臣介子推,晋文公将介子推去逝那天定为“寒食节”,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节”。知道了这清明节的来历,就更知道了几千年这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和忠孝之道。

儿童、少年、青年时期的清明节,我身边的亲人们一个个都健康快乐的生活着,而这几个时期每年的清明节,我只是随同父辈们去坟头祭奠他们的祖先,当然,亦是祭奠我的老祖先。这期间我是没有太多伤感的,只是机械般的随父辈们给祖先清理坟头杂乱无章的杂草、焚香点蜡、烧纸钱、虔诚的磕头……而后随父辈们口中念念有词的祈求祖先保佑后辈平安吉祥、出人头地……一番祭拜后,最后起身拍掉膝盖上的尘土,并伴随着一股坟头突然刮起的冷风和身体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后,跟在父辈屁股后面头也不敢回的归家而去。这几个年龄段过清明节,我分明能感觉到自己是不太容易伤悲的!但是到了中年这个年龄段,我身边年迈的亲人们一个个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间,离开我身边,尤其是再到清明节祭奠时,那股伤感、伤怀、伤心、酸楚、痛不欲生的心情顿时喷薄而出!

回想起赤脚医生的祖父和小家碧玉的祖母、警察出身的三祖父(祖父的三弟)和勤勤恳恳的三祖母、美术老师的十祖父(祖父的四弟)、县委离休的外祖父和大家闺秀的外祖母、军人出身的大堂叔、人民教师的大姑父,他们离开人世时,除了祖父和祖母我送了最后一程,其他几位亲人都因为我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工作和委实抽不开身的原因没能相送,甚是遗憾,我因此也常常愧疚无比!愧疚之处,明朝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刹那间涌上心头:“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心中吟罢这首诗,我早已是泪眼汪汪,而已逝亲人的音容笑貌在清明节之日就更是浮现于我眼前,仿佛他们就不曾离开人间,不曾离开我们这些后辈的身边,而这其实恰恰就是一种悲从心起的深切怀念之情。我如今对于他们有多么的思念和眷恋,也就说明他们对我过去有多么的关心和挚爱!现在他们已尘归尘,土归土,但是他们生前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灵魂却深深烙进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在他们仙逝后的每年清明时节,随将哀思寄清明!

随将哀思寄清明,祭逝者已逝,让生者坚强。继先辈家风遗志,化悲痛为力量,让生者的道路愈走愈宽;让生者的奋斗更为精彩;让生者的生活更为幸福;才是对已逝先辈亲人最好的怀念!



来源丨株洲警事

编辑丨肖和军

审核丨喻勇杰

签发丨邓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