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浅谈《警营春忆》中的职业眷恋与美学认同

发布时间:2025-05-20  阅读量:12834    湘警故事网

作者  /  刘   千

读罢彭德清同志发表的《警营春忆》一文,我不由得被文章优美的笔触以及作者对警察职业的深深眷恋所感动,顿感如沐春风,心想一吐为快。

这篇散文以春天节气为经,以警营生活为纬,描绘出一幅既富有职业特色,又饱含人生哲思的文学画卷。作者以其独特的职业视角与细腻的审美感受,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警察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警营春景的追忆与描摹,不仅展现了警察职业的诗意一面,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职业认同与生命感悟,使文章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进而升华为一曲关于时间、记忆与职业价值的深沉咏叹。

文章的特点之一,诗意的构图打破了公众对警察职业的单一印象。文章以古典诗词开篇,瞬间为全文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抒情基调。“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的引用,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警营春天。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赋予庄严的警营充满朝气、活力四射的内涵。在这里,春风“温柔、细腻地融化了冰雪,抚绿了草地,吹白了梨花,染红了桃园”;在这里,春雷过后“草长莺飞、万物竞生”;在这里,暮春细雨“如丝如缕、和润如酥”。作者通过这种自然意象的精心选择与排列,巧妙地将制度化的警营空间转化为一个诗情画意的天空,使读者对警营和警察有了一个多维度的认知。 

文章特点之二,文本的结构艺术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转的敏锐感知。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隐线,从立夏倒叙至早春二月,再顺时序描绘立春、惊蛰、谷雨等春季节气中的警营变化,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警营春景仿佛一帧帧时光记忆,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的表述,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抒情性,更喻比了警察生涯中记忆与现实的交织。通过对警营春季的细腻观察、精准把握,反映了一种职业化的时间意识——警察的时间不仅是大自然的时间,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时间。这种职业时间与自然时间并置,赋予了警营生活以双重韵律。

文章特点之三,《警营春忆》中大量古典诗词的引用与借用,展现了当代警察的综合素质特征。从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词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文本中,使个人的警营体验与当下中国对警察职业的要求,有了创造性转化,展现了警察作为“文”的一面,巧妙地实现了警察身份与文人气质的内在融合。当代警察形象常被简化为执法者的单一朝向,而作者笔下在巡逻间隙欣赏“缤纷的樱花层层叠叠”,在执勤之余感受“空气中暗香浮动”,一种新型的警察主体形象跃然纸上——他们既坚毅果敢,又敏感多思;既能维护社会秩序,又能欣赏自然之美。

文章特点之四,主题上超越了单纯的怀旧,最终指向的是职业认同与生命美学的思考。“回望近三十年的警营生活,我从青春年少到华发丛生”的感慨,道出了时间流逝与职业坚守的永恒命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不是对逝去青春的伤感和对职业压力的抱怨,而是一种“入警不悔”的坚定和“与有荣焉”的自豪,这种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这种从迷惘到坚定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一位老警察的个人感悟,也可视为对整个警察群体的精神寄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守护春天的人,心中当永驻春意,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文章特点之五,细腻的感官书写打破了警察文学常见的宏大叙事传统,为这一题材开辟了微观抒情的新路径。当一位警察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对“弯弯一枚月”的敏感,在处置案件之余记得“晚星”的美丽,他的职业生活便获得了超越理性的价值维度。这种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能力,正是针对职业倦怠、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作者以欧阳修的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引出对未来的思考,后又在警营春天的回忆中找到了答案:“若到警营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种“问”与“答”的巧妙结合,完美构思,自然之春与警营之春的交织,引发读者无限思索的空间,道尽对警营的眷恋及初心如磐的坚守,流淌着对职业的热爱与对战友的深情,令人感怀。

文章特点之六,“春”的意象饱含着对警察生涯的深厚情感。表层是作者对警营春景的喜爱与留恋,深层则是对警察职业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种情感逻辑在文末达到高潮:“我将继续保持对警营的眷恋之情和无限热爱,葆含对战友们的真挚情感和良好祝愿,热忱执着地拥抱人生的每一个春天!”这种情感表达超越了个人怀旧,升华为一种职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恰到好处的是,作者对警营生活的描写始终保持着审美的距离感,即使是在表达自豪感时,也避免了口号式的直白,而是通过“在日渐繁重的工作中坚守初心、追逐理想、春意栖居”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述,非常独特。

综上所述,《警营春忆》一文,以其独特的题材选择、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凝聚了完美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为中国当代散文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它告诉我们,警察文学不仅可以讲述惊心动魄的破案故事,也可以抒发对一草一木的细腻感受;职业认同不仅建立在功绩荣誉之上,也可以源于对工作环境中微小美好的发现与珍视。在这个意义上,《警营春忆》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高压职业中保持心灵春天的生活哲学。



作者丨刘   千

编辑丨肖和军

审核丨喻勇杰

签发丨邓千里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