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和谐警民

高考落幕,醴陵警方敲响反诈警钟:警惕诈骗陷阱,守护考生权益

发布时间:2025-06-17  阅读量:14193    湘警故事网

本网讯(李建秋 刘政  李航)高考的帷幕刚刚落下,考生和家长们正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蠢蠢欲动,企图利用高考相关的各种噱头实施诈骗。近日,醴陵市郊某学生收到一条自称“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来的短信,声称该生在考试中被 AI 监考发现有作弊行为,成绩将记为 0 分。醴陵警方在此郑重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醴陵警方精心梳理,为大家揭秘高考后常见的几类诈骗套路。

 

“内部指标”骗局:虚假承诺背后的陷阱

 61cb876a58091c5cc48837dc8b8d61e.jpg

       一些诈骗分子抓住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孩子低分也能上名校的心理,打着“低分可上名校”“有关系能录取”的幌子,诱惑家长。他们往往会煞有介事地与家长签署虚假合同,营造出正规操作的假象,从而骗取家长的信任。一旦家长将所谓的“疏通费”“指标费”等款项打入指定账户,这些诈骗分子便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家长们在面对此类看似诱人的承诺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校招生有着严格且规范的流程,绝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切勿轻信此类谎言,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提前查分数骗局:不明链接暗藏危机

 98def17eadc7da4c746557bd13b8ec9.jpg

       诈骗分子还会利用家长和考生急切想要知晓成绩的心理,声称自己有特殊渠道能够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向他们发送网址链接。家长和考生一旦轻易点开这个网址,极有可能被植入木马软件。这些恶意软件会在不知不觉中窃取手机中的个人信息,甚至银行卡信息也会被盗取,导致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考生和家长要牢记,高考成绩查询有着官方指定的正规渠道,如教育考试院官网等,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查分信息,更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真假难辨的陷阱

 

       每年高考录取季,都会有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精心炮制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通过各种方式寄送给考生,或者直接发送虚假的录取短信。他们在通知书或短信中要求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账号,以此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考生和家长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如高校官网、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平台等,进行录取信息的验证。只有经过官方确认的录取信息,才是真实可靠的,避免因一时疏忽而上当受骗。

 

“助学贷款”钓鱼:甜蜜诱饵下的诈骗深渊

 229907076a69ad495337ea5aa94e98e.jpg

       骗子们还会将目标对准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希望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考生。他们冒充教育部门或学校工作人员,打着“协助处理贷款”“提供助学金”的幌子,主动联系考生。他们通常会要求考生下载第三方软件,并诱导考生提供银行卡信息,甚至以“试用银行卡”“验证是否激活”等理由,要求考生开启屏幕共享,进而诱导考生扫码或进行转账操作。考生和家长要明白,正规的助学贷款办理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遇到此类情况,务必及时与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切勿盲目听从对方指示。

 

兼职实践类骗局:高薪诱惑背后的违法陷阱

 

       高考结束后的暑期,许多考生希望通过兼职实践来锻炼自己并赚取一些零花钱。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一心理,以“高薪轻松”的兼职工作为诱饵,诱骗考生参与网络刷单、点赞等活动。起初,他们会用小额返利获取考生的信任,随后便以各种理由要求考生加大投入进行转账。更有甚者,会诱导考生参与“跑分”“洗钱”等违法活动,使考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法律风险。考生在寻找兼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和平台,对于那些承诺过高报酬且工作内容简单轻松的兼职,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陷入诈骗和违法的漩涡。

 

       醴陵警方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结束后,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如遇可疑情况,应及时与学校、教育部门或警方联系,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丨醴陵警方

编辑丨肖和军

审核丨喻勇杰

签发丨邓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