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贯天岳——湖南省平江县军民携手抗战局部战争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量:25293 湘警故事网
——吴明治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江籍转业老兵,早就产生了调查采访平江被日本侵占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家乡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军民齐心协力抵御日寇故事的想法。怀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多次回到平江老家实地参观,在图书馆查找大量历史资料,现整理成《浩然正气贯天岳——湖南省平江县军民携手抗战局部战争纪实》一文,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给广大读者献上一份薄礼,让人民群众永远牢记这些历史故事。

自古至今,平江既是一块“福地”,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发生了“北伐平江之役”“平江起义”和“平江惨案”三件震惊全国的历史性事件,使平江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为其成为老区县、将军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平江县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平江人民和中国抗日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栗山巷阻击战”“天岳关阻击战”“浯口保卫战”“九岭阵地争夺战”等著名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中共湘鄂赣省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国民党当局谈判,终于达成国共合作协议。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从武汉移驻南昌后,决定将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支队司令员兼团长,江渭清任副团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王怀生任参谋长。经过整训,1100余名新四军战士(大多平江籍)于2月3日携带步枪210多支、轻机枪3挺、马刀730把等装备,从平江嘉义出发,精神抖擞奔赴皖南抗日前线。留在边区的湘鄂赣特委与新四军平江留守(通讯)处、平江县委一道,团结广大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平江人民与抗日军共同抵抗日寇,打击侵略者,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涌现。本文现将中国抗日军在平江的几大战役举例如下。
1939年9月18日,中国抗日军博罗部队奉命调一个团到平江栗山巷麻峰嘴防守。当先头部队于19日拂晓到达汨罗南岸周公塘一带时,即与日军第六师团1000余骑兵遭遇(此时日军第三师团在左侧新市一带与我东台部队激战)。我军迅速占领有利阵地,向敌军猛烈进攻,敌军后续部队越来越多,轮番用骑兵猛冲,抗日军坚守不退,首家铺一个排只剩下3人仍坚持战斗,守住了阵地。20日清晨,敌军又猛烈进犯,防守曾家坡的一个排全部阵亡,兴隆山陷落。傍晚,抗日军组织反击收回兴隆山。21日上午,日军有撤退迹象,我军乘机出击,夺回全部阵地。此时,东台部队在伍公市阻击日军第六师团。午后,日军第三师团再次疯狂进攻,兴隆山又失守。我军随即组织夹攻,再克兴隆山。 9月22日清晨,日军用大炮协同大量步兵、骑兵猛攻兴隆山、蒋家祠、株树墩等阵地,驻守株树墩杨炳春排英勇地打退敌军的多次进攻,最后与敌展开肉搏战,战斗坚持到下午6时,全排只剩下3人,仍坚守阵地。23日敌军倾巢进犯,敌空军低飞扫射,抗日军队与敌人开展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兴隆山又失陷。旋即东台部队黄某团赶到增援协同猛烈反击,第三次夺回兴隆山。午后,兴隆山三面受敌,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师长李棠亲自指挥,一直坚持到二线部队进入阵地,该部才受命突围
转移。五天五夜的激战,敌军死伤3000余人,弃尸阵地,仓皇溃退。抗日军队亦有较大伤亡。
天岳关阻击战
“巍巍天岳关,一脚踏三省”。天岳关位于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与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以及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交界处,海拔1200米,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美誉。 1938年4月,刚组建不久的国民党陆军第92师被编入第46军战斗序列,曾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武汉失陷后,该师调至通城西南,据守天岳关一线,先后参加过九岭阻击战、通城县城攻坚战等多次战斗。在历次战斗中,该师官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1939年,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92师一个团面对侵略军,个个义愤填膺,人人坚定誓死抗敌的决心,要与侵略者作一场殊死搏斗。惊天地、泣鬼神的阻击战开始了,每一寸泥土在泣血,每一块石头在爆炸,每一根草木化作杀向敌人的箭矢,每一处山崖都喷射出仇恨的火焰!全团将士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子弹打光了,他们用刀砍,刀卷了,他们用石头砸,身边没有石头了,他们用拳头揍,用牙齿咬,抱着敌人摔下山头同归于尽,直至壮烈牺牲。在天岳关阻击战中,92师将士们以身殉国者众多。他们的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爱国传统。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该师师长梁汉明于1939年5月,动用补发的8个月军饷,征集工匠百余人,历时8个半月,在天岳关建墓勒石,以旌忠烈。如今,为“缅怀抗战英烈,铭记历史瞬间”,天岳关已成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著名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岭,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与湖北省通城县交界处,是武汉至长沙的咽喉要道。中国抗日军第21师、第92师、第82师、第180师,先后在此担任防御日军侵略和守卫任务。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日本侵略军调集第3、第4、第6、第40师团等部队,以通城锡山为大本营,企图向长沙进犯。 9月的一天,日军向九岭阵地发起疯狂进攻,坚守阵地前沿的第21师一个加强营,在营长指挥下英勇还击,击退日军的若干次冲锋。营长牺牲后,战士们自觉服从新指挥员的指挥继续战斗,迫使日军收兵回营。该营将士亦伤亡三分之二。日军为争夺九岭阵地,不惜代价,用飞机、大炮及所有轻、重机枪,一齐向九岭阵地发起进攻,将九岭山头炸得寸草不留,山体夷为焦土,九岭阵地被日军抢占。新换防的第98师,在师长王甲本的率领下,誓死夺回阵地,他身先士卒,带领两个营,冒着密集的枪弹冲上九岭,与敌开展肉搏战,在后续部队的紧密配合下,经过残酷的战斗,终于收复九岭阵地。九岭阵地争夺战,中国抗日军先后出动四个师,坚守近两年,与敌战斗不下百次,先后歼敌1000余人,打破日军长驱南下的计划。中国抗日军将士阵亡2600余人,58军军长鲁道源为表彰抗日将士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精神,在九岭树立纪念碑,亲书“立马九岭”四个大字,并在平江县南江露江山建立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浯口保卫战
浯口镇位于浯溪与汨罗江交汇处,自唐宋至近代近千年期间,这里曾经是通江达海的水陆码头。平江人从这里乘船前往长沙、武汉、上海等地求学经商。平江的茶叶、茶油、棉布、土纸、竹木等土特产也经这里运往外地,江面白帆点点,街头商铺林立,人潮涌动,小镇素有“小汉口”之称。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日本侵略者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浯口保卫战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一次较大战斗。 这次长沙会战,日军阿南惟几率第3、第6、第40师团等部队进犯长沙。中国军队仍按第一、二次会战部署防守。12月27日晚,日军某师团的龟川联队窜至长乐街,用橡皮船在长乐街至浯口一带强行渡河,掩护工兵架设浮桥。28日晨,中国军队某部阻击日军于汨罗江南岸,李豪连长力战殉国。午后,日军龟川联队全部渡河,推进至白田桥,以一个加强大队控制青冲口;另一个大队经秀水攻乌石尖,迂回浯口之背,企图夺取浯口为据点。12月29日,抗日军队陈斌文营长率部与日军在乌石尖血战,陈营反复冲杀,阵地得而复失,后来李道泰团长率部增援。经过三天三夜激战,使乌石尖失而复得,击毙日军400余名。
日军为夺取浯口镇,在猛攻乌石尖的同时,向浯口背后另一高地鸦鹊尖发动猛攻。12月28日,日军以加藤大队沿汨罗江逆水而上进攻浯口,另一大队经时丰由余家洞在6架飞机、4门大炮的配合下,轮番向鸦鹊尖进攻。中国军队谭诚营长据守鸦鹊尖,他沉着冷静,灵活指挥,英勇应战。至29日,5次击退日军进攻,何昆全排战士殉职。入夜,日军进袭数次,叶可航营长率部增援,与日军进行肉搏战。31日,日军为夺取浯口这一战略要地,疯狂地进攻鸦鹊尖,以步、空、炮协同作战,整日猛攻,抗日军队连长兰琦、孙守武喋血奋战,相继牺牲。当时邻近的樟树尖、小鸦尖已被日军占领,对鸦鹊尖形成威胁。谭诚营长组织部队猛攻,攻克小鸦尖,毙伤日军500余人。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派一营兵力支援鸦鹊尖,日军无法攻下,未能占领浯口镇,从而粉碎了日军打通长平公路的计划,迫使进犯长沙中路的日军,失去左翼的配合而遭到失败。
日军罪恶滔天 平江损失惨重
在抗日战争期间,平江县四度遭日军铁蹄践踏,累计沦陷达307天,生灵涂炭。最长的一次是1944年5月8日至1945年2月25日共285天。长达307天的沦陷期,使平江成为湘北受祸最惨烈县域之一。 据战后统计,日军在平江实施空袭22次,出动飞机335架次,投弹2990枚,造成12853人遇难,13872人重伤,16610人轻伤;毁房14321栋,损失粮食百万余担,屠杀耕牛8980头。1946年国民政府核定,全县直接经济损失722亿元(法币,下同),间接损失260亿元,合计982亿元,按当时人口折算,人均损失25.6万元。
在日本侵略者4次占领平江期间,平江人民饱受侵略者欺凌。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凡见到妇女,便肆意实施强奸、轮奸暴行,上到60多岁的花甲老奶奶,有大腹便便的孕妇,有聋哑残疾妇女,小到12岁的幼女。有一个妇女被19名日军轮奸后当即死亡。日军在平江犯下的种种滔天大罪,罄竹难书。这更激发了平江人民英勇顽强、同仇敌忾的斗志,他们与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许多令人永世难忘的不朽篇章。 有一天,浯口农民江裕民看到前方路旁来了两个日本兵。他当即组织几个农民兄弟,埋伏在路旁。等两个日本兵经过时,他们从路旁草丛中一跃而起,出其不意将其按倒,活捉了两个日本兵,缴获步枪两支。江裕民等人的英雄事迹立即传开,增强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的信心。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决心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日寇行动。当他们发现每天都有日寇的军车在爬坡行驶时,由于车载的军用物资重,车辆开得很慢,他便组织几个农民兄弟,躲在上坡的灌木丛中。当一辆日本军车满载物资慢慢地从下往上爬坡时,他们几人飞快地从车厢后爬上汽车,拧开手榴弹丢进驾驶室,司机和押运兵还没反应过来,随着手榴弹爆炸,敌人毙命。他们几个人却安全无恙,并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受到政府奖励和人民赞扬。 平江西郊乡农民舒雨生、戴秋全从小在汨罗江边生活长大,练就了过硬的游泳、潜水功夫,他们曾从汨水源头放过竹筏入洞庭、进长江,对汨罗江水性了如指掌。自从日本侵略军占领汨罗江后,舒雨生、戴秋全等结拜兄弟见汨罗江上常有日军运输船只经过,他们凭借过硬的功夫和熟悉的水性,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只要有一两艘日本小船通过,他们便组织农民弟兄们从江边下水潜入江中日军船下,出其不意将押运的日军拖下水,然后将其打死,把缴获的船和物资全部交给政府。他们用这种杀敌方法,动员沿江农民群众先后袭击20多艘日本军船,共击毙日兵23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等一大批军用物资,还救出20多个被日军捉去的渔民,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花姑娘的,哟西哟西!”有一天中午,安定镇官场农民唐柳生隐约听见附近传来凄惨的救命声,他仔细观察发现前方路边树下,一个妇女被3名日军围困,上衣被撕开,但她坚决反抗。唐柳生怒目圆睁,如同猛虎见到猎物。他从另一小路快速跑过去,发现3名日寇把枪丢在一边,其中一名日寇已扑在女人身上。他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冲上前去,抱腰顶摔将站在旁边的一个日寇捺死,另外一个日本兵吓得急忙逃跑,他飞起一脚将其踢出几米远,三下五除二又将压在女人身上的日寇打死。待那个被他踢倒地的日本兵还没爬起来想溜走时,他又猛扑上去,一顿拳头将最后一个活活打死,并缴获3支步枪。他解救了被害妇女,并将她送回家中。唐柳生赤手空拳一人战胜三个敌军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1944年12月23日,平江县警察大队大队长单先麟率领一队队长张运俊在浯口黄棠伏击一支日军陆路运输队。战斗刚开始,日军派遣军8105部队岗根部赶来支援。单大队长沉着指挥,率领警察队伍越战越勇,激战两小时全歼敌岗根部,击毙少佐大队长及30多个日军,缴获日军武士道旗一面及各种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若干,创造了警察一次性打击消灭日军的最好战绩。 如今,这些抗日军民打击日寇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八九十年,但在老区平江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经典故事,是新时期教育和引导一代又一代人民“不忘国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振兴中华”鲜活、生动、永远不过时的革命历史教育好教材。
6、实地参观学习和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相关书籍,相关内容。
来源丨岳州诗文书画采风
编辑丨肖和军
审核丨喻勇杰
签发丨邓千里